中医学术:内经中奇恒之府的概念
第三,《素问·五脏别论》把脉、骨列为奇恒之府,主要因其既内藏血和髓,外形又中空,故而既似脏又象腑,单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较符合奇恒之府概念。但是骨与脉遍及全身各处,与六腑形态仅局限于某一处又截然不同。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确立了脏腑概念,建立了以肝心脾肺肾为中心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其中的骨、脉等仅是组织结构而已。《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脉者,血之府”。此“府”,仅是物聚之义,并无他意。《内经》对脉还有一种看法,就是把脉称为六气之一。如《灵枢·决气》篇说:“余闻人有精、气、津、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现有人认为此“脉”当包含“脉管”和“脉气”两种意义。脉管是一种组织结构,而与之并列的精、气、津、液、血五者都是人体内的精微物质,六者相提并论,似不可取。而若作为脉气,则是比较易理解的,但这样理解则与奇恒之府的“脉”之概念又完全不同。
另外,奇恒之府包含女子生殖器官而男性缺如,并不完善。因此,我们认为,奇恒之府的概念类似《内经》“形脏腑”均属于脏腑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产物,是《内经》中的各家学说,有必要重新认识。此外,王洪图教授认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藏而不泻”的功能特点,类同于“脏”。但《内经》理论体系以五脏为“中心”,五脏的地位、层次最高,其次是六腑等组织器官。而“脏”只有五,或者说中心只能有一个,因此脑、髓等六者,尽管功能作用重要,也只能称为“腑”。因其“腑”的概念,着重在比“脏”的层次略低方面,而并非在“传化物而不藏”的功能方面,故以“奇恒”称之。亦备一说。
Tags:中医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