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查找“中医基础讲座 气”更多相关内容
- 中查找“中医基础讲座 气”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中医基础讲座 精
- ·下一篇文章:中医基础讲座 血
中医基础讲座 气
(3)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与之相关:“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言语、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综上所述,宗气对呼吸运动和血液循行具有推动作用,故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邪客》)。此外,“宗气者,营卫之所合”,所以宗气、营气、卫气,“三气互为体用,有两得而无两离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也。……及其行也,肺得之而为呼,肾得之而为吸,营得之而营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
(三)营气
1.基本含义:营气,是血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因其富于营养,故称为营气。所以说:“营气者,出于脾胃,以濡筋骨、肌肉、皮肤,充满推移于血脉之中而不动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由于营气行于脉中,而又能化生血液,故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
2.生成与分布
(1)生成:营气是由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粹部分和肺吸人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所化生的。宗气是营卫之所合,其中运行于脉中者,即为“营气”。所以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素问·痹论》)。
(2)分布:营气通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而络六腑。十二经循行:营气出于中焦(脾胃),循行到手太阴肺经,由手太阴肺经传注到手阳明大肠经,再传至足阳明胃经,以后依次传注到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最后由足厥阴肝经复注入手太阴肺经,构成了营气在十二经脉中循行流注于全身的通路。此为营气的十二经循行。
任督循行:营气在十二经循行周流时,还有另一分支,从肝别出,上至额部,循巅顶,下行项的中间,沿脊骨下人尾骶部,这是督脉循行的路径;其脉又络阴器,上过毛际入脐中,向上人腹里,此为任脉循行。再进入缺盆部,然后下注入肺中,复出于手太阴肺经,构成了营气的任督循行路径。营气的十二经脉循行和任督循行,形成了营气的十四经流注次序。如此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出阴人阳,又出阳入阴,相互逆顺运行,如环无端。诚如《内经》指出的:“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趾)间与太阴合……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人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人脐中,上循腹里,人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灵枢·营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