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主 页文章资讯创业中心合作频道下载中心动画频道公司博客
当前位置:莲花庄园文章资讯中医养生中医基础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04 12:18:47

(二)津液对血的作用

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被输布于肌肉、腠理等处的津液,不断地渗入孙络,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所以,有“津血同源”之说。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耗津,津耗则血少,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如果津液大量损耗,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还要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的病变。所以,对于多汗夺津或精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不可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故《灵枢·营卫生会》有“夺汗者无血”之说。

血与津液均是周流于全身的液态物质,不仅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在运行输布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交会,津可人血,血可成津,“水中有血,血中有水”,“水与血原并行而不悖”

(《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共同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在病理上血与津液又相互影响,“孙络水(今改外)溢,则经有留血”(《素问·调经论》)。“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血能病水,水能病血。水肿可导致血瘀,血瘀亦可导致水肿,这是临证屡见不鲜的。瘀血也可是水肿形成后的病理产物,而水肿则往往有瘀血见证。“汗出过多则伤血,下后亡津液则伤血,热结膀胱则下血,是水病而累血也”(《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这里唐氏把汗、津液以及膀胱所藏之液均归于水类。阴水过多地损耗必然使阴血发生虚或瘀的变化。

“吐血咳血,必兼痰饮,血虚则精竭水结,痰凝不散,失血家往往水肿,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血证论·吐血》)。例如心咳、肺咳,往往可以继发水肿。另外,血、水还可以同时发病,例如妇女经闭水肿、外伤瘀血水肿等。由于血液与津液在病理上常互相影响而并存,故在治疗上应注意水病治血、血病治水、水血兼顾等。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中医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如我不在线,请留言或打电话给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09-2029 xian-e.cn.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85,511.72000 毫秒
Powered by:NewAsp CMS Version 4.0.0 S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