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商战
施展道德批判 更为可笑在信中,黄光裕这样说:陈晓是怎样信誓旦旦地表示和黄光裕先生的感情深厚的!……陈践踏中国传统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这就可笑了,难道黄光裕起用陈晓是在做慈善,陈晓必须报恩?在商言商,黄光裕曾经和陈晓是并购关系,后来是合作伙伴关系,现代企业管理中强调在公司只有合作伙伴、没有朋友,国美作为大企业,公司上层不会不了解这一点吧?而且陈晓又不是黄光裕的门客,既然身处管理位置,就该为公司所有股东负责,如果只为一个股东负责,那才是践踏道德底线。
当然,任何事情都很难纯粹,二人在合约关系之外,或许还有什么恩情瓜葛,但究竟是谁“欠”了谁的,这都是极为私人的事情,外人很难清楚的了解和评判,施展道德攻击,除了带来心理快感之外,实际作用并不大。
商战带来的思考
这样的战争 算是件好事对于愈演愈烈的国美股权争夺战,叶檀说:“从大局来说,我觉得这样的争夺是个好事情。第一,说明双方的股东权利得到了维护;第二,这是中国公司治理上的一个胜利,现在黄光裕还能行驶他的大股东权利,我觉得这是中国公司史上的一个胜利。”
除此之外,黄光裕方面的表现足以证明:中国民营企业去家族化绝不会一帆风顺。
甚至,还可以为那些嚷嚷公司上市的中国老板们打个预防针:上市同时意味着公开的信息、严格的监管、股份的加速流动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真正分离。而在目前环境下,又有几人能从“免费午餐”“迅速圈钱”的印象中摆脱出来?
事情本身的对错 远不如“双方为何能正常博弈”重要国美内斗中黄光裕、陈晓谁对谁错?这件事本身没有绝对对错,每个人都是在香港资本市场的透明规则下行事,这是最值得我们关注也令企业家和投资人都值得庆幸的事。
香港的资本市场给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以陈晓为代表的管理层、以贝恩为代表的重要战略性股东,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都提供了一个选择的可能性。他们的选择在经过民主投票程序后将决定这家公司的命运,也决定每个当事人或机构自己的命运。特别是黄光裕,尽管他身陷囹圄,这个市场仍然保障他作为大股东的权利。
用《新世纪》周刊主编王烁的话说,“这就是为什么香港市盈率低民企还去上市,也是为什么法治不倡则金融中心无望的原因”。
结语:虽然是出了记臭拳,黄光裕还应该先说句“感谢香港”。否则,以他目前身陷囹圄、官司缠身、冻结资产的情形下,怎么可能自如地行使股东的权利?想想昔日枭雄唐万新,被捕后“德隆帝国”顷刻灰飞烟灭,他怎能不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