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主 页文章资讯创业中心合作频道下载中心动画频道公司博客
当前位置:莲花庄园文章资讯中医养生养生百科

“打坐”养生功介绍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5-12-27 10:28:01

2.打坐的真正意义

禅坐又称打坐。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坐”是什么概念,但打坐不光是指身体端坐在那里,而且是指身体端坐的同时心不散于外境,不受外境干扰,心也跟着身体坐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坐。我们的心无时无刻不处于憎恨、贪婪、愚昧、妒忌、傲慢等五毒烦恼状态中,它与五毒烦恼的浮躁状态相感应,而不是清净舒畅、平静透明的本性状态,导致看不清自己的本质。我们只有保持平静、透明、清澈的本性状态,才能认知如清水般的本性状态。唯一能让我们进入心灵世界、保持平静而透明状态的方法就是禅定。修行需要正确的目标和态度。所谓正确的目标就是要对万物和自己正确的认识。如果缺乏了正确的见地,我们就会容易陷入不如法、不正当的危机之中。比如你虽然启程了,但没有明确的目的地,自然不知走向何方,没有见地的禅定就像这样,忙无目的的打坐。所谓“不如法的禅定”是指缺乏出离心的打坐。如果打坐没有出离心,只能让你得到暂时的静心,而得不到永久的安宁,因为它无法根除轮回的根本自我和无明,因此也脱离不了轮回苦海。有的人虽不知解脱、觉悟的真正意义,但他喜欢静修,没有目的和方向地静坐在地上,称之为世间禅定。调整心态需要呆在不受外界干扰、远离亲朋与仇者的安静之地。我们的心仿佛靠不住、看不透的云雾,又像一匹四处奔跑的野马,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刚开始修禅时应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尽量处于清静之境。禅定就是防避外界干扰的防火墙,也是消化各种烦恼的杀毒软件、审视自己的心理明灯、能引导你走向正确方向的导游。我们要通过静坐、胜观等各种方法驯服这匹野马,不倾向昏沉等极端状态,不让它散逸,并把它驯成良好的骏马。如果与带着爱憎情绪的亲人或仇人同处共存,天天与贪恋、欲望、生气、憎恨、不自在交往,你的心就得不到安宁。所以,先前的历代高僧大德在刚开始实修时,都远离家乡,呆在清净舒畅的安静之地。本教《无垢光荣经》云:“独自一人见本性,再多一人绮语多,三人一起起嫉妒,四人以上无休争。”当实修到位,基础修得扎实,平静心培养到极致时,在任何地方都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心得平静,即便在地狱、恶鬼之境也是极乐世界。静修方法告诉我们,环境安静、坐垫舒适,你的身体才能舒畅;身体舒畅,心才能安宁、平静;心平静才能明心见性。但太舒服又会导致昏沉等极端状态,容易昏睡和入眠。所以无论何时何地,维持平衡最为重要。

3.禅坐的具体方法

打坐时我们要注意自己打坐的态度,否则容易掉进六种陷阱。所谓六种陷阱即是六种极端心态,分别为懈怠、遗忘、掉举、昏沉、不作行、作行。“懈怠”即缺乏勤奋心,不精进打坐、不努力学修,遇到小麻烦就容易放弃,时间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遗忘”是指经常忘记打坐或者打坐的方法,不知怎么入定,忘记如何打坐,这两个是在入定之前会遇到的两种障碍,导致你无法顺利进入禅定状态。“掉举”即放逸之心,就是对嗔恨、贪婪的对象发情绪,不能生安宁和安住之心,心过多散于外境,即心收不回来;“昏沉”是不清醒的状态,就是心过于收回,导致睡眠、不清醒、昏沉、疲劳等状态。当我们生起“懈怠”时应以精进心、勤奋心调整它,避免懈怠或懒惰;当有“遗忘”陷阱时应以正念和正知来调整,即时刻注意打坐,记住打坐的方法;当心生“掉举”或放逸心,坐在热的地方或暖和之处,以此把心收回来,调整好心态。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昏沉来对治掉举,用掉举来对付昏沉,因为没有实际的昏沉和掉举,它们只是暂时的极端情绪和波动的表现而已。掉举和昏沉是在入定之后所遇到的极端情绪,两者都是陷阱。现在很多打坐的人都处于这两种不平衡的极端状态,导致不得入定。所以如果心定不下来,就不要硬拼打坐,因为硬拼不会有什么效果,还不如坐在安静之地,让身体暖和或者舒服一些,可以的话睡一觉再打坐也可以。如果在昏昏沉沉的时候,我们应该放松一下,比如唱唱歌,看看电视,让心娱乐一下再去打坐也没有不好。“不作行”是有掉举或者昏沉等极端心态时,不去对治,不去研究和调整,就放着不管,被称为不作行,也是一种陷阱;“作行”是不该调整的去调整,不该管的时候去做一些多余的事,这也有可能会导致禅修的严重障碍。这都是不平衡的状态,是极端状态。打坐时应该有一个目标物,比如佛像、藏文“阿”字、或者呼吸,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以便很快进入状态。在西藏一般做指点心性功课的人,都观“阿”字,藏文阿字是人们生下来就会读诵的一个字母,因为它是本性中自然流露的文字,所以观这个对指点心性帮助很大。有的观阿字时间长了,会留滞、直接进入而出不来,那时师父会用他的铃铛使他醒过来。平时打坐也可以关注呼吸,静静坐在某个地方,身体端坐,肩膀后张,脊椎正直,脖子后仰,眼观鼻,鼻观心,用上述姿势来打坐,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养生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如我不在线,请留言或打电话给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09-2029 xian-e.cn.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56,988.28000 毫秒
Powered by:NewAsp CMS Version 4.0.0 S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