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查找“千古绝唱《好了歌》学习欣赏”更多相关内容
- 中查找“千古绝唱《好了歌》学习欣赏”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气决定您的寿命
- ·下一篇文章:前世相欠,今生相见
千古绝唱《好了歌》学习欣赏
千古绝唱《好了歌》学习欣赏
曹雪芹《红楼梦》中诗词
好了歌,《红楼梦》中经典诗词,小说中为跛足道人所做,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文中还有与之相和的《好了歌注》,承接并引申了《好了歌》的思想。诗歌内容隐射小说情节,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作品原文:
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品赏析: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在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对古典人文主义的信仰,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反映,因为小农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但终究是上层建筑首先开始腐朽、堕落,这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贪欲与傲慢,是上层核心人物因为权力的过分集中、扩张、膨胀,而变得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并且又因为“法制”精神约束的缺失,导致这些统治者们严重败坏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导致国家趋向崩溃,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当他尝试着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试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学与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脱。他善于借助机智的语言,去揭示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脱(所谓“好”)的透彻观照式的、古典却又精辟的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究竟真理的向往。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开创出了新的哲学性思维和创作思路。
现在的人们只想在有生之年美美地过上一段好光景。什么是好光景?诗云:“胸中没有未了事,便是人间好光景。”(袁枚)想要的东西都得了,想办的事情都办好了,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多好!这话跟跛脚道人的“若要好,须是了”有一点相似,说的也极是。
天下事何不可了,遇不了事,即以不了了之,斯真了义。(了了不了了之) 从弹“筝”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充分领悟到“争”与“不争”的分际。吾人所“当仁不让”的“争”,乃是艺术造诣和境界的提升,“夫唯不争”与“莫能与之争”的乃是“谦谨的心怀”。“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法,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这类似《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超现实的社会观念和人生态度,以及“法即非法,非法即法”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尤其能得到现实社会的认同。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生卒年难以确定,大约生活在康熙末至乾隆中叶,满族正白旗人。清代小说家,名沾(音同“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祖籍是河北丰润县,后移居辽宁辽阳,大约在明末被编入满洲籍,身份是“包衣”(家奴)。一般认为是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