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音乐家排行榜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1797.1.31-1828.11.19)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最著名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只有2个章节,许多人试图续写,但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许比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
韩德尔(亨德尔 Handel,Georg Frideric 1685——1759)德国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哈勒城。他自二十七岁起定居英国,对英国的音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人亦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音乐家。韩德尔在西欧音乐史中与巴赫占有相等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影响极大。
韩德尔自幼即显示出音乐才能。父亲是宫廷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希望儿子学法律而出人头地,因此极力法对韩德尔学音乐。后来由于其管风琴演奏受到当时人们的赞叹,才被允许兼学音乐。以后有人愿意送他去意大利留学,但又遭到父亲的反对。父亲去世后,为尊重长辈意愿,他仍未专门学习音乐。但终因他突出的音乐才能,先后被聘为莫利兹堡教堂的管风琴师和汉堡剧院第二小提琴手。十九岁时创作了他第一部重要作品《圣约翰受难乐》,次年演出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于1706年赴意大利,广泛接触了意大利各歌剧流派的音乐并掌握了这种风格。这时期他创作的宗教音乐和歌剧,因具有浓郁的意大利风格,并达到与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相媲美的境地,世人赞赏不止。
1712年定居英国,取得英国宫廷作曲家的职位,并领导歌剧院的工作,致力于意大利风格的歌剧创作,但他的作品中以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德国音乐的影响。二十年代后随着英国资产阶级的强大和市民阶层对意大利歌剧的反对,他的歌剧事业遭到多次打击。从三十年代起韩德尔才全力转向清唱歌剧的写作,创作了著名的《尼塞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犹大玛卡贝》、《扫罗》等清唱歌剧。这些作品都因其符合当时英国民族主义爱国思想的内容,而受到欢迎。韩德尔一生中共创作歌剧五十多部,清唱剧三十多部,还有许多大协奏曲和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作品,是一位多产的音乐家。
韩德尔由于勤奋地创作和操劳,晚年患眼疾,1753年双眼失明,1759年4月14日逝世于伦敦,在临去世的前几天(4月6日)还参加了《弥赛亚》的演奏。
1685年 出生于莱比锡附近的哈勒
1692年 追随圣母教堂风琴师萨克伍学习风琴,大键琴,小提琴
1694年 奥德尔公爵发现韩德尔有音乐天份,命其师事教堂风琴手查豪
1697年 父亲去世
1702年 完成父亲遗愿进入哈乐大学研习法律
1704年 在汉堡歌剧院管弦乐团担任第二小提琴手,之後担任大键琴师
1705年 第一部歌剧作品《阿密拉》首演成功
1706~1710年 前往意大利,四年期间结识史拉卡第,柯瑞里
1711年 担任汉诺威侯爵的乐长,同年造访英国
1712年 再次造访英国
1714年 赞助人汉诺威选侯成为英王乔治一世
1717年 创作水上音乐
1718年 担任康多公爵的作曲家
1726年 入籍英国
1737年 5月脑中风,陷入半身不遂状态,同年9月~11月接受治疗,恢复健康
1741年 著手创作弥塞亚
1742年 於都柏林进行弥塞亚首演
1749年 受英国皇家之托创作皇家烟火音乐
1752年 因白内障手术失败,完全失明
1759年 4月14日逝於英国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