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营销将死,活路在何方?
过去你是个财主,你找到一大片处于城市二环的旧厂房,低成本装修一下,就变成建材市场,开始招租!打一下电视广告,投几部公交车,做几场活动,消费者就认你了,于是,全城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买个建材都有可能想到你。
但现在,形势变了。城市大开发,旧市场搬迁,新楼盘越来越分散。加上家装公司材料馆、电商、O2O体验店、团购会、砍价会、小区网上论坛等不断兴起,买建材的渠道分裂成十几个。你知道的是,消费者最终确实买了东西;但你不知道的是,他在什么时间什么状况下已经把东西买了!
3.去中心化的品牌,让品牌失重了
海尔、联想、美的,耐克、阿迪、李宁……过去30年,是品牌厮杀的30年,留下来的大小是个角儿。
但以85后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势力,从小就是品牌的消费者,是“被品牌包装的一代”,他们对品牌,“无特别,不新鲜”。
这些当今和未来10年的主流购买力,经过了其父母辈对品牌的理性选择后,快速进入到感性消费时代。
有多少品牌,能持续地讲一个好听的品牌故事,打动这些群体难,几乎不可能!
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年代。你的品牌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我今天全身名牌,明天淘点尾货也一样开心。尤其是过往打下江山的大品牌,现在,完全失重了!在新生代,你不会讲故事的那一刻,你就仅仅是一个名称。
传统企业将用“传统营销方式”为自己送葬
我们来看,武大郎拥有的:起早贪黑的吆喝,一己之力的渠道,卖多少算多少的产品,一亩三分地里的营销舒适区。
如果武大郎的生意做到现在,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发生质变的是:在更民主、更分散、更自我的大环境下,借助新技术的推动,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息获取途径、品牌的评价标准、购买方式的自由化、民主化倾向,已完全不同于以往。
这直接影响了消费者怎么接触到你,怎么为你的品牌打分,怎么掏钱包。
现在在传统企业的管理层会议上,经常讨论的五大话题是:
1.线上线下如何互补、融合,怎么创造增量
2.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怎么和他们打交道
3.下一个主流的新渠道在哪里,怎么提前开发
4.怎么和外部平台型企业合作
5.怎么管理新一代员工
这是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外驱动力。
所以,不管你自命传统企业,还是非传统,这个时候,企业应该怎么做,远比它能做什么更重要!
但可悲的现实是:很多传统企业对“能做什么”很清楚,不清楚的是“该做什么”。有一句话: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或者是猝死,或者是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