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查找“佛家的底蕴”更多相关内容
- 中查找“佛家的底蕴”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佛学常识荟萃
- ·下一篇文章:基础油与精油的调配比例
佛家的底蕴
因为“离相”一词,才透露了佛家的底蕴。仔细解释如下:
人体之中,消耗能量最大的,是人的大脑,是人的大脑的运作,而人的大脑的运作,也就是处理的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视觉。这一点是由现代科学所明确了的。
那么,佛家所一再强调的“离相”---在视觉上不着于相,在意念上不着于相,相当于停止了视觉上的能耗与脑力上的能耗,这是人体中最大的能量节约。人的能量,当然指的是精神力量,指的是精神,所以离相,为的就是节省精神消耗,养足精神,保持足够的精神力量。
这就是佛家的底蕴。
再看看八正道、六波罗蜜(六度)、五戒、三无漏学、等等佛家修行的内容,无一不是为了节省人体的能耗而设,无一不是为了养足精神而设,无一不是为了降低人的精神损耗而设。无一不是为了摆脱与这个轮回中的无常变化中的世界的联系而设。(有人说,佛家讲究行善,而行善就是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结善缘,而不是摆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其实,此言谬矣。行善,不是为了建立联系,而是为了中断联系。人言道:好了好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不好就是不了,不了就是不好。行善就是把事做好,好才可以了,了---了结了断--就是好,即中断了瓜葛才是好,摆脱了轮回中的事物就是好,因为这样就摆脱了无常之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佛家要求人们“做好事不留名、做好事不图报”的缘故,如果做好事要留名要图报,则是拖泥带水、不干净利索,总会带来苦)
从反面来看,也正是如此,比如,不养足精神,而精疲力竭,魂不守舍,真正是苦不堪言,长期处于这种状况,正是可谓苦海无边。然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内省,养足精神,即是离苦之岸。而且,佛家起源之时所观察到的生老病死之苦,其实也正是精神不饱满或者说是精神残缺而产生的痛苦。
另外,众所周知,哲学二字的意思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人学了哲学就应该明哲睿智,哲学包括世界观与方法论。人们也认为佛教比哲学所包括的内涵更多,而佛学虽然也不以哲学自居,但佛学自然要谈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且佛家更重视的是方法论,所以佛家在谈到佛教的时候,不是说佛学,而是说沸法,佛家谈得最多的,就是佛法。佛法以法为重,以方法论为重,不是以世界观为重。
佛家所建立的世界观----五蕴皆空,其目的也是为方法论服务,为佛法服务----离相---远离空空的五蕴五尘。既然五蕴皆空,人们对于现实中与思想中的各种相、各种事、各种物、各种情,执着而不离,又有何意义呢。佛家就是这样通过建立这种世界观来为节省人们的精神而服务,从而实现脱离苦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