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查找“佛家的底蕴”更多相关内容
- 中查找“佛家的底蕴”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佛学常识荟萃
- ·下一篇文章:基础油与精油的调配比例
佛家的底蕴
同时,佛祖在宣讲佛法时,常常是建立一种世界观,然后很快又自己否定它,这种超高度的智慧,其用意也是让人以离相为重,让闻法的人们不要在乎世界的貌相与本相,人生苦短,要以脱离苦海为重,还是把射进自己的肉中的箭拔除要紧。一切以法为重点,以方法论为重点。
当然方法即然是成为了一种论,那肯定在人们的头脑中也是一种相,所以佛家所说的离相,有很大一部分是强调“离法相”。所以佛家常说“法空”,方法也是空虚,不要执着于佛经中介绍的这样那样的法(佛法)。总之其目的不离开佛法的要点----节省精神、养足精神----这也天是透露了佛家的底蕴。
佛法的一个特点是非常强调智慧,佛家认为人间的一切苦来源于无明---也就是来源于没有智慧。所以佛法的一个中心就是智慧的养成,所谓的三无漏学之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清而静,静而灵。这一点,与佛家的底蕴完全一致,因为智慧就是精神的作用,神与智是不可分离的,人们常说神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神智,就在于文明,就在于智慧,人如果没有文明、神智不清,那么人与动物就没有区别了。佛法所教导的养神益智,也是让人与神灵与理智更靠近,让人的性情离禽兽的性情更远----从而更远离苦。所以,也可以认为,人间的一切苦来源于精神(或者说是精气神)不足。
佛法强调智慧,但佛法也并非不崇拜力,佛家常说法力无边,佛经中有时也介绍说佛祖为了降服恶魔,常常显出法力。既然佛家崇拜力,应该说佛家不应该不强调体力的,然而似乎在佛法中没见过有强调体力的养护与身体的养护,而且很多高僧大德,学问很好,见解很深,但身体长得干瘦,不如佛祖(那位释伽族的王子)长得体壮如牛----在南传佛教经典中,佛祖常被描绘成象一只年轻的狮子,威仪四射,庄严非凡。实际上,乔答摩-悉达多在俗之时,在印度属刹帝利阶层,也就是武士阶层,(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有四个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吠舍 <普通劳动者>和首陀罗<奴隶>,还有这四个种姓之外的人---贱民)。那位王子做为刹帝利的一员,其体质、体能、体力、直到体形,当然是健美壮硕,无可否认。
佛祖可谓是天生的壮士(壮硕之士),因此可能他在佛法中就没谈关于身体的养护与健壮体魄的养成,当然也有可能本人读经不多,孤陋寡闻,佛祖说过了,我没看到。但是,佛家第二十八代祖达摩禅师,却非常重视体格的训练,这位佛教大师在嵩山留下了举世闻名万世流芳的少林拳术,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枝奇葩。这也说明佛家人士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体格壮硕对离苦(脱离人生之苦)的重要性。可惜的是,达摩佛祖的这一创举没有流传到佛教中去,只有少林禅寺一家传承下来,即使达摩禅师的嫡系----中国禅宗,也没有接下这一传承。其它的佛家流派只限于思想方面、精神方面与学问方面的修习,以求离苦,甚至有的佛教人士强调人体是装载灵魂的臭皮囊,是阿赖耶识(也就是藏传佛教常说的中阴身)在通往圆满成就的旅途中暂时借住的客栈里的房子,不必好好维护,还是对精神方面的修行要紧。我认为这有不妥之处,有违佛祖初衷----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