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公众号生存现状
企业微信公众号生存现状
【导读】这篇文章是七星会新媒体研究院针对微信公众号做的一次调研,研究了400多个公众号,花费2个多月时间,对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做了全面的研究,这里是研究报告的综述。适合企业的负责人查看。
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一年半,据说其数量已突破300万,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面对这个炙手可热的领域,有人会问,公众号这么多,做得好的多吗?现在做公众号,竞争激烈吗?假如这个领域已是红海,还有必要进来吗?假如还是蓝海,方向又是什么?
1.公众号是否已成红海
现在运作公众号,若简单发布一些内容做一些互动,已不像一年前那样容易获得粉丝。发展到今天,野蛮生长时期已经过去。官方政策一步步作出规范,不允许引导关注,不允许过度营销,不允许简单互推。与此同时,微信用户也越来越见多识广,甚感内容泛滥,越来越难以被轻易吸引。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号已是红海。
但是,若跳出简单草根思维,回归公众号本质,它只是一个账号与粉丝传递信息的通道。能够发挥什么价值,不取决于通道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这个通道。这个通道可以发送有趣的内容,可以与粉丝交流,可以卖东西,不同的使用方式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
对公众号作细分,除个人运营的账号以外,更主流的账号是由企业运作,这些账号可分为媒体类和企业类。
对媒体类账号而言,企业主营业务本是生产内容,通过公众号发布顺理成章,模式清晰;对企业类账号而言,微信公众号看上去很有价值,但企业并没有依靠内容吸引读者的基因。因此,公众号的使用模式,对企业而言绝非那么简单。如果再把企业类公众号按行业细分,就更不需要和太多公众号竞争。
可以说,现在还处于企业类公众号的萌芽期。
2.优秀的企业类公众号数量有限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研究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服务号,从粉丝的角度看其体验如何,却很难找出20个优秀的。为分析服务号现状,只好降低要求,凡是运营得比较认真的账号都算上,找出100个服务号。
通过分析这100个服务号,初步得出结论,什么情况下用服务号比用订阅号更有优势,比如需要大量客服、需要更强的展示能力、微信内完成交易。
回头来看,这些结论并不成熟,微信官方政策在变。例如,当时订阅号中使用自定义菜单很少,而服务号几乎都有菜单,研究员把这个功能当成订阅号和服务号的一个区别,现在来看是错的。
由于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企业服务号少之又少,研究员不得不把视野拓展到整个公众号而不只是服务号。研究员花3个月时间,调研超过400个企业类公众号,做得好的依然很少。除去招行信用卡、南方航空、广东联通、小米手机这一批标杆,大量账号都还处于摸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