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服装行业的生死
我们至今没有获得哪家企业公开在销毁服装的消息,勤俭起家的中国服装商人的道德水准也大概高于那种过剩资本主义时代的美国商人。不管怎样,对中国服装业来说,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石井锦东国际服装城,记者见到了周吉祥的老板、百川一代服饰的总经理廖亮中。据陈付阳介绍,在成人装领域,廖亮中是石井的大户。在等待廖亮中的那天下午,记者看到了服装城里穿梭的“百川一代客户服务车”,以及很多家“百川系”服装店,愈加相信陈付旺关于“廖是服装城的大股东”的说法。当天,百川的一个档口正在以一折到一点五折的价格卖“国际品牌”DEVIDERO和BULL。按廖亮中的规划,锦东服装城要做成一家奥特莱斯,而不仅仅是卖邋邋遢遢尾货的地方。
42岁的廖亮中来自广东梅州,服装打版师出身,1992年在广州开过服装厂,随后在广州的黄埔、东山口开过很多家专门卖库存货的零售店。2000年以后,他也加入了石井的库存帮。
对于服装的高库存,他另有一番见解:“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历史上有暴利,吸引了很多人去追逐。暴利心态导致了整个产业链的畸形。比如,这件衣服100元成本他卖1200元,还卖成了。于是很多人就跟着这么做,其实服装本身是个低平台的产业。”
为了卖高价,服装企业都纷纷往高端商场挤,但高端商场见谁都要砍一刀,“商场扣点28%。就算是一线品牌,都要走很多关系。比如,你在广东要进一线商场,就必须找对几个人,给个50万元、100万元才能进去。这些花销都摊到成本上去了,价格自然就扭曲了。”
即使是街店,前几年租金也是异乎寻常的高,“东山口、黄浦一带的商业街,铺面租金都是天价。一个月下来,几间店铺就赚万把块钱,可如果我不干了,把店转租给别人,可以收到八九万元租金。”尤其在2002年以后,运动品牌迅速崛起时,全国各地商业街的店租更是扶摇直上。运动品牌对这笔成本早就难堪重负,没上市的公司支撑不住,即使上市了的公司,现在也不行了。因为经济低迷,消费规模也小了很多。
高昂的渠道成本加上消费的低迷,直接导致了服装行业的快速下滑,“据我所知,一二线品牌的动销率不到50%,甚至有些人的动销率不到30%。这样一来,市场就完蛋了。所以,我们想做一个奥特莱斯,走量的同时追求合理的利润。”这个设想正在变成现实,现在廖亮中的一处楼上楼下400平米的店铺,一天能卖两三万块钱,好的时候四五万块钱,而店租一个月只有万把块钱。“这好过花5万块钱在繁华地段去租一个店。我的主业是批发,但现在零售都可以支撑我的开销。”此外,百川一代和其他服装企业不同的是,流程简单,没有那么多附加环节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