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人通国学身自重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是丢失的意思。立身行事,全在此心灵明。心不在焉,辄成走肉。博学/审问,皆以唤起醒觉为归的。
北宋吕大钧创立了乡约,有四大条目,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今天建设新农村大概也离不开这几条老乡约。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强调,孝在心敬。女郎初嫁时,口口称阿母。女郎抱儿归,口口称儿女。她的心漂移走了。
红楼梦中评妙玉说: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随和点总是好,自然些最重要,太做作会让人不舒服,太矫情更会惹人厌。谁愿和假大空的演员在一起呢?
庄子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此为“薪火相传”典故的出处,是说烛薪的燃烧是有穷尽的,而火却因此传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
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所行!庄子认为,先充实自己,才能去扶助别人,若自己都立不稳,怎能去纠正暴人的行为呢?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祈畜乎樊中。水泽里的野鸡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百步才饮到一口水,但它不祈求养在笼子里。这是庄子对自由的追求。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乐。岂独行骸有聋盲哉?庄子的话足以发人深省:形体的聋盲只是外在的,而心智的聋盲却是最可怕的。
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老子看来,天地自然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人能够效法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在老子看来,美与丑/善与恶没有绝对的标准,因此,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能自是其美,自伐其善。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边,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够保全。一个不自私的人,反而能够成就自己。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蔫。我们看到很多例子说明穷乡僻壤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克服我们面临的难题。保护土著文化是很必要的。
王充{论衡}:海不通于百川,安得巨大之名?夫人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也。吸收百家学说,其胸怀如大海之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