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查找“定心的层次与禅定境界”更多相关内容
- 中查找“定心的层次与禅定境界”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禅定的境界
- ·下一篇文章:关于手工皂的那些五彩缤纷的颜色
定心的层次与禅定境界
定心的层次与禅定境界
佛学总结佛教徒修行的经验,具体阐述了修禅入定的心路历程.身心变化.定心的层次和种类以及检验标准,描绘了定心迥异于散心的奇妙功用,论述了修习禅定路途中的种种问题。这些内容,是佛教徒建立信仰的重要依据,修行的必要指针,对研究现代心理学甚少涉足的超常心理,及开发人类潜能,具有重大启迪意义。
一般说来,各种三昧的证得,必须循序渐进,经历由散而定.定心逐渐加深的进程,这一进程依各人的根器.机缘和修习的勤惰,长短千差,然不论迟速,所历路径皆有一致性。
一.由散入定的初步进程
关于初学修定,由散心渐入定境的阶梯,《六门教授习定论》依《阿含经》分为九个住心(心的状态):
1.初住(内住)。定少散多,乱心难制。修习者自觉杂念纷涌,有如奔腾的洪流,难以遏止,心所专注的境界,每每被杂念打断,或则昏沉瞌睡,难以振作。杂念的涌现,或由所专注的对象及周围的境物.声音的干扰而引起联想,或因心理上的不安或事务.工作的负担而自然生起,或因阿赖耶识中的积习而无端生起。这是多数人修禅定时必然遇到的困扰。然能自觉到杂念纷涌和昏沉沉没,不似常人虽然时常杂念纷涌而不自觉察,已经是自觉摄心的一种表现。
2.正念住(续住.等住)。杂念掉举逐渐被制服,系心于一境的正念成为主人,能数分钟乃至二三十分钟专注所缘境而不散不沉。但杂念仍然不时露头,此时定心,喻如涧溪流水,时隐时现。
3.覆审住(安住)。定力增长,专注所缘境片段入定的时间较前延长,虽然仍有散乱.沉没现起,而现起时能较快觉察,运用技巧及时对治,摄心还住所缘境。此时心态定多动少,基本安定,较前放松。
4.后别住(近住)。定力更增,接近于寂定,虽然仍有掉举.沉没生起,但较前能更快地觉察,及时摄心住所缘境。修习者自觉心如潭中之水,多时寂定不动,但有时还是会被散乱.昏沉之风吹动,不能离对治沉.散的干扰。
5.调柔住(调伏住.调顺)。散乱.调举.昏沉.沉没的干扰逐渐减少,可以在较长时间(半小时以上)专注所缘境而安然不动,尝到入定的甜头,因而自然形成修定的习惯,乐于打坐。
6.寂静住。沉.散已不再干扰定心,此时若贪著禅定所生喜乐而起分别,会由之生起散乱掉举,灭除对禅定喜乐的贪著分别,其心寂静不动。
7.降伏住(最极寂静住)。定力继续增长,能自主情绪,降伏所有已生.未生之烦恼妄念的干扰,定心更为寂静。
8.功用住(专注一境)。入座之初用意摄心,便能很快入定,于一座之中专注所缘,不令沉.散间断定心。